我对培训师的认知
发布日期:2015-08-07浏览:2254
我对培训师的认知 我是一名女培训老师,从30多年前来到这个世间开始父亲给我取了一个单名“素”开始,仿佛就预示着我今天的人生,无奈父亲走的早,我并没有得到他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未来方向的指引,因此毕业后与很多北漂的人一样拿着不算低的薪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有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欲望在蠢蠢欲动,直到有一天,单位换了领导,人事巨变,在干的不太开心的情况下我毅然辞去工作,从单位里走了出来,迎着礼仪文化复苏的春风,抓住市场的脉搏,拾起我曾经所学的专业,开始了我个人的创业之路,创办了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素质教育的培训公司------文明之州教育训练机构。几年来,辛苦并快乐的忙碌着。 我的公司不大,不是我不想做大,而是目前还在夯实基础,我们的理念是:先做牌子后做“品”牌(在我的心里对品牌的理解是:只有口口相传,众口一词,才能有口皆碑),因此有些朋友都在关注我公司的发展,常常鼓励我说“文明之州一定会家喻户晓的”。我感谢的回答是:方向已对的路j不会太远吗。 我们从来不做广告,公司里没有一个业务员,除了一个文员两个助教外,其他几位都是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做企业跟做生意不一样,企业是要靠积淀与务实才能产生品牌效应的,卖产品是靠广告宣传出来的,我的观点是:我们的广告必须与我们的生产能力相匹配,那就是做好每一次的培训,抓住每一次的机会,赢得每一次的喝彩,这就是最有力的广告。为了做得精彩,每一场企业内训都是自己亲自担任主讲及教务组组长。每次培训前总是深入市场一线、企业内部……。于是我们每一次的课后评价都在95%以上。这样认可度大大增加了我的底气,所以尽管公司在运营中也受到过很多挫折,但任然是屹立不倒,最困难时我一个人就扭转了困境,所以我认为评价一个培训公司的水平不应该是它拥有的人数的多少,而是它拥有的核心“技术”的质量,所以直到今天,我的知名度远远赶不上我的美誉度。不过今天谈培训业务确实已到了让我很欣慰的地步。大多数合作单位都只经过1-2次的交流就建立了。由于培训行业的特殊性,我觉得一个培训公司的老总有两种定位:一是把自己定位成专家,时时处处当培训舞台上的主演,以自己的实力去带出公司品牌;二是把自己定位成老总,登高望远但要务实经营。 我的人生价值观是,不仅要把事情做得精致,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别人的赞誉。我不喜欢“女强人”这个名词,我对权力不感兴趣,我不喜欢我的员工称呼我老总,除非是迫于社交的需要,我喜欢她们称呼我“老师”,这样名副其实也比较亲切,我不喜欢包装自己,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宣传材料对讲师的介绍都有点神乎其神了,要么全球顶尖,要么亚洲领先,最差的也是国内一流,比如××培训机构号称培训届第一品牌,将一些所谓的“大师”传得神乎其神好像都是中国是No.1……”等不一而足,实际呢,本着好奇我曾经也去听一些他(她)们的课却发现很少有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内容往往是千篇一律;再看看讲台之上的“大师”装腔作势、上窜下跳、挤眉弄眼,又是挠头,又是插兜等小动作连续不断,肢体语言不是生动而是“多动”;引得讲台下一片欢声笑语,廉价的掌声不绝于耳,而所谓的“大师、第一人、专家们”自认为风趣、幽默得很.。 我发现几个在行业里以规模为价值取向的同行,是有点名气。但走近后,就发现,所有华丽的外表与内资已不相适应了。比如,老师讲课时的一个案例五年前就在引用,现还在重复使用,可见知识更新不够;课程内容不够纯粹拿游戏来凑,可见蕴藏的知识底蕴不够;开场白冗长苍白地介绍着自己,可见身价不够哄抬自信而已等。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培训行业是一个游离在企业边缘的行业,一个培训公司要想走的长久,就要拥有优秀的培训师,而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口齿的清晰,表达流畅要向播音员来学习;形体语言的呈现与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向话剧演员、评书演员来学习;幽默元素的运用要向相声小品演员来学习;再踏入一个更高的境界,甚至要向心理医生、导演、编剧来学习、、、、、、总之,培训不能只是花里胡哨的一场梦。